混凝土流动性差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浏览次数 0 评论

原标题: 混凝土流动性差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作   者: 网络转载


混凝土工作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满足施工操作要求及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应具备的特性,主要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混凝土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搅拌物在本身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产生流动,能均匀密实充满模板的能力。

 

一、流动性差的原因

 

1、粗骨料及细骨料的影响,在相同用水量的条件下,混凝土粗骨料粒形针片状多,内摩擦力增大,流动性差,细骨料粒径细,需水量大,流动性差。

 

2、掺合料的影响,粉煤灰需水量小,混凝土拌合物用水量能较大幅度降低。如果相反,低质粉煤灰就能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其影响程度很大。

 

3、各种外加剂的影响,外加剂的品种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不同,塌落度经时损失差别很大,流动性差。

 

4、环境因素,气温高,混凝土中水分蒸发快,水泥水化速度也快,游离水减少快,流动性差。

 

5、运输时间及施工现场停留时间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需要经历一段时间,少则半小时多则2-3小时,混凝土拌合物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变稠,流动性降低。

 

6、在施工现场采用加水的办法来加大混凝土的流动性,导致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改变了混凝土的性能、水胶比,使流动性及强度下降。

 

二、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粗细骨料质量,其各项指标应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及《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相关规定。

 

2、宜使用需水量比小于105﹪的粉煤灰,其他相关技术指标应符合《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T50146-2014的相关规定。

 

3、应根据不同品种的外加剂,做好塌落度经时损失试验,进行优选,其他相关技术指标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的相关规定。

 

4、关注天气预报,掌握气温变化,适当调整相关材料的品种及用量,解决气温高混凝土中水分蒸发快等因素,从而使混凝土达到工作性。

 

5、加强混凝土供应单位与施工单位的沟通,做好混凝土浇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合理安排车辆,尽量缩短混凝土运输车辆在施工现场的停留时间,混凝土泵送应符合《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的相关规定。

 

6、施工现场应加强质量管理及技术交底工作,严禁在施工现场向已拌好的混凝土内加水,当混凝土塌落度损失较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混凝土制备与运输的相关规定执行,若有其他特殊情况应请技术人员现场解决,达到要求的工作性能后再泵送或浇筑。

0 条评论
请先登陆后再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